二三线光伏企业频传停产,产能或严重过剩

发布时间:2024-09-24 浏览量:1272 来源:陈市观察
今年上半年,上市光伏企业的亏损面在持续增大,这是不争的事实。截止到今年8月底,已公布今年上半年业绩预告的65家光伏企业中,有超过50%的光伏企业预估利润为亏损,预估亏损规模超过230亿元人民币,亏损规模同比大幅增加。此外,今年前8个月,已有10家上市光伏企业被ST,3家上市光伏企业被强制退市。连起来看,大幅亏损、强制退市已成为光伏行业的主线,值得警惕。
 
面对公司亏损,今年前八个月,累计有37家上市光伏企业发生人事变动,其中包括董事长、副董事长、董事、总经理、证券代表等高管。如此密集的人事变动,足以说明亏损压力已传导至企业高层,而人事变动则是应对企业亏损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。
 
值得一提的是,公司官方为“亏损”找出的理由也具有普遍性,即光伏行业当前供需关系已经错配,导致产业链价格持续震荡下行,利润率随之大幅下滑。其中,电池片、硅片、组件等产品,头部企业平均亏损均在10亿元以上。
 
除了大幅亏损外,停产也是光伏行业当前的“主旋律”。进入2024年以来,已传出停产的光伏大厂至少有10家,其中包括隆基绿能、阳光中科、爱康光电、聆达股份、艾能聚、天合光能等知名光伏企业。有分析人士认为,受到出海受阻、价格下行、技术迭代等因素的影响,光伏大厂选择停产不失为明智之举。
 
不过,在行业供需关系失衡的大背景下,存量市场竞争日益加剧,价格持续下行,尚能接到订单项目的工厂虽然可以维持账面现金流,但也会需要面对亏损持续增大的压力,长此以往必然是难以为继。有光伏从业人士介绍,当前的光伏产业链成本已低于1元,而招标价格普遍在0.7-0.8元/瓦,也就是说,每卖出一瓦的光伏产品,至少要亏损0.1元左右,如果是出口的话,每卖出一瓦的光伏产品将会亏损更多。
 
老牌光伏企业尚且面临两难选择,那些跨界光伏公司的处境自然也不容乐观。进入今年6月份以来,跨界光伏企业纷纷调整经营战略,一方面终止已计划投资的光伏项目,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出售已在运作的光伏项目,试图彻底剥离光伏产业,比如苏州麦迪斯顿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旗下光伏主体项目-绵阳炘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完全出售,永和智控宣布将旗下工厂-普乐新能源51%股权转让给国晟旭升。
 
分析人士指出,尽管一些头部光伏企业选择停产,但市场供需关系在短期内很难恢复平衡,亏损压力还将伴随一段时间。另外,受政策因素影响,剥离光伏业务或将成为未来光伏行业的新趋势,且会让更多的机构和企业采取观望态度。

注:凤凰光伏网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。凤凰光伏网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标明文章作者和“来源:凤凰光伏网”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凤凰光伏网或将追究责任。作者投稿可能会经凤凰光伏网编辑或补充。

全部评论

专题推荐

更多专题 >